近日,在麻醉科徐偉主任、超聲科付建莉醫師、體外循環方福珍技師、雜交手術室何東蒲護士等多學科人員的密切協作支持下,我院心血管外科在常規開展股動脈入路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F-TAVR)之后,成功為一名70歲重度心衰患者完成了醫院首例心尖入路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TAVR)。得益于創新手術入路,嚴重影響患者健康與生命的主動脈瓣重度返流得到成功矯治。
患者男性,因心衰反復發作、胸悶氣喘、無法平臥而入院治療。經全面檢查與評估,心外團隊發現了癥結所在——主動脈瓣重度關閉不全。這是一種嚴重的結構性心臟病,通常除了實施外科瓣膜置換術,尚無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法。然而患者年事已高,且心功能已出現嚴重衰竭(射血分數僅為35%),傳統外科手術面臨極高風險。面對這樣一名危重患者,心外科團隊一邊實施強心、利尿等藥物治療,一邊積極評估各種治療方案的可行性,最終決定采用經心尖途徑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這是一種全新的術式,目前國內僅有少數心臟中心開展。
手術過程中,李學文主任在患者左側胸壁切開一3~4厘米的小切口,在X線和經食道心臟超聲的引導下,協同助手張國安、王沙將折疊在導管里的人工生物瓣膜經患者心尖輸送至主動脈瓣所在位置,然后釋放出人工瓣膜并退出導管,手術的主要步驟即告完成。術后兩小時,患者順利蘇醒,次日轉出心外ICU進入普通病房,術后第五日康復出院。

經心尖置入的主動脈瓣人工瓣膜
與傳統開胸手術相比,TAVR手術具有顯著優勢:第一,切口小且不需切開胸骨,術后恢復很快;第二,術中無需使用體外循環、心臟無需停跳,顯著減少了術中失血及術后并發癥;第三,手術時間由常規的4~5小時縮短到1小時左右,有助于患者的術后快速康復。
瓣膜是心臟內部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形狀像花瓣,且極薄,相當于心臟中心房與心室之間和心室與大動脈之間的大門,只能沿著血液流動的方向開啟,保證血液順著一個方向通過心臟,防止血液逆流。正常心臟瓣膜的開放和關閉有賴于瓣膜、瓣環以及腱索和乳頭肌等結構,當心臟瓣膜出現結構或功能改變時,血液無法順利排出,或者排出去的血液逆流回來,而使心臟負荷加重,由此引發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稱之為瓣膜性心臟病。
治療心臟瓣膜病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心外科在全麻下體外循環下開胸進行瓣膜置換手術。然而,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趨勢,老年瓣膜病的發病率不斷增加,老年患者常因高齡、體質弱、病史長、病變重或合并其它疾病導致手術風險高或有禁忌癥而無法接受傳統的外科開胸手術,最終無法挽救生命。目前,對于這些高?;蛴行耐饪瞥R幨中g禁忌的瓣膜病患者,經導管瓣膜置入術(TAVR)這一前沿的治療手段可謂是帶來了生機。TAVR最早開始于2002年,2017年正式在我國臨床投入使用,初期主要應用于外科手術高?;虿荒苁中g的嚴重主動脈瓣狹窄患者,近年來逐漸發展并也應用于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治療。
心尖入路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在外科高危的無鈣化風濕性主動脈瓣狹窄及單純主動脈瓣反流患者中經心尖途徑置入特殊瓣膜進行TAVR治療,是高齡而不能耐受外科手術、大型號瓣膜無法通過股動脈的患者一條新的可靠的治療途徑。